Thursday, January 20, 2011

辟穀期間咽津的重要性

辟穀期間咽津的重要性

古代修煉者在修為過程中都相當強調和講究睡液的重要性。他們把睡液稱為金津玉液,視之為練功的珍寶。

在辟穀期間,由於斷絕了食物來源,甚至達到粒米不進、滴水不沽,人體的能量來源,一方面通過體內貯能的分解、燃燒和釋放而得到補充;另一方面則有賴於人體與自然、宇宙建立起一個全新的能量溝通管道而獲取。因此,這時的服氣(食氣)和胭津就顯得特別重要。

古人將卻穀食氣相提並論,自有其深刻的寓意;而綜觀歷代各家的辟谷修煉方麼,則無不是服氣與咽津並重的。故常有饑食自然氣,渴飲華池漿之說法。

現代醫學已證明,睡液中含有大量的消化酶、溶解酶、渭菌酶、免疫球蛋白、睡液腺激素等,它們具有助消化、殺菌、抗病毒、免疫和抗衰老等各種作用。

古代的人們雖然不知道睡液的微觀構成成份,但在宏觀上的認識卻比現代人更為深刻。

古代醫家認為,人體津液為五臟所化,對維持人體的正常生理功能起著重要的作用。

成書於兩幹多年前的醫家之宗《黃帝內經》中就提到:“五臟化液,……腎為睡”;“五液,腎主睡。中醫理論認為,腎為先天之本,水火之宅,主藏精化氣,內寓真陰真陽,對人體生命的各個階段都起著決定性的作用。李念獲《內經知要》指出:“(主要指口津)與腎水原是一家。睡既為腎液,就能夠灌溉臟腑,潤澤皮膚,吞胭而不吐,則腎水充旺,顏色不搞,足以降火養心。”.

程鐘齡《醫學心悟》也指出:咽口津是所謂以真水補真陰,同氣相求,必然之理也。然則吞胭口津,既能滋補腎之真陰,又能降伏心之真火,使乾伸交泰,水火既濟,無疑對練功是十分有益的。

不惟如此,醫家認為咽津一事乃是治陰虛無上妙方,其效粱竟超過滋陰著名方劑六味地黃丸。咽津和服氣法結合,還可用於治療腎臟虛損之病,如《素問·刺法論.))篇記載:“腎有久病者,可以寅時面向南,淨神不亂,思閉氣不息七遍,以引頸咽氣順之,如咽甚硬物,如此七遍後,餌舌下津韋無數。

有關胭津的作用、方法和練功實例的記載,在古代養生著作中俯拾皆是。

《神仙傳·彭祖》雲:“抵唇咽睡,服氣數十,乃起行言笑。所謂咽睡,即曬津之法。在道家修煉著作中,睡液常被加以各種美稱,如玉泉、玉池水、華池水、酸泉、天池水、胎津、神水、靈液、金津玉液、金漿玉醒、離宮之水、金醒玉英、玉液瓊漿等等,故咽津又可稱為服食玉泉、飲華池漿等,不一而足。

如《備急幹金要方》記載:“臣聞道人蒯京,已年一百七十八,而甚丁壯。言人當朝朝服食玉泉、琢齒,使人丁壯,有顏色,去三蟲而堅齒0蒯道人的長壽之道,無非是朝旦未起,早漱津命滿口乃吞之,琢齒二七漏,如此者乃名煉精。可見數幹年前的古人就已把胭津作為健身延年的重要手段。

辟谷時,常咽睡液能起到不可忽視的作用。有歌訣日:一咽二胭心緒不亂,三胭四咽藏甘露,五咽六胭內景充實,七咽八咽腎水上升、心火下降,九咽加一咽水火既濟。氣通三關(任督交流),壽可百年。當然這歌訣稍有誇張,要做到氣通三關,壽可百年,決非九胭加一胭所能實現的,但它也說明了一定的道理。

明代醫學家張景嶽在其所著《類經·運氣類》中指出:“咽氣津者,名天池之水,資精氣血,蕩滌五臟,生溉元海。二不可睡之,但可餌之,以補精血,可益元海也。

《紅爐點雪》更明確地指出了胭津對五臟機能、周身百骸的資養作用:“津既胭下,在心化血,在肝明目,在脾養神,在肺助氣,在腎生精,自然百骸調暢,諸病不生。由此可知,在摒絕五穀雜糧之後,人體賴以維持正常機能,並進而強身延年者,除服氣而外,惟胭津而已。後者對滋生精氣、調養心神、灌溉五臟、調暢百脈乃至交通水火、充實內景、抵禦百病,而臻長壽登仙之境,均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。

關於這一點,道家修煉經典《黃庭經》中有十分詳明的闡述。

如謂:“口為玉池太和宮,漱咽靈液災不幹,體生光華氣香蘭,卻滅百邪玉煉氣。《內景經·口為章)))是說口為百官之主,口中津液能調柔五臟,和適百節。人能知漱咽靈液之法,自然災邪不千,百病不生,且遍體發出光華,氣質如芝蘭之馨香,容顏如玉,肌膚若脂。又謂咽津可灌溉五華(五臟之精華)植靈根(命根)”(《上有章》),故而含漱金醋吞玉英,遂至不饑三蟲(酒、貪、色)”(《脾長章》);“閉口屈舌食胎津,使我遂煉獲飛仙”(((玄元章)))

該書《隱藏章》更進一步指明:“兩神相會化玉漿,淡然無味天人糧。意謂人身陰陽二氣交會,可化生金液玉漿。此玉漿雖是淡然無味,然卻可以回生卻老,返老還童,實為天人之食糧。既然如此,複用人間煙火何為?所以,問於仙道與奇功,服食靈芝與玉英(《外景經·恍惚章}))只要服食自身之金津玉液,則自然長生可得。神仙之道,蓋畢於斯乎!

下面順便談談咽津的方法。

古人在長期修煉實踐過程中,總結和積累了許多方法和經驗,可供現代廣大練功者借鑒和學習。胭津的要領,首先是咽津不宜大口,而應把口中產生的津液分為若干小口不斷胭下;並在吞咽時做到淚淚有聲,用意念把它送到小腹丹田位置。咽津法還可與叩齒相結台,效果更佳。如上述蒯道人的“‘練津法即是。

為使口內睡液增加,一般可採用以下兩種方法:

一種是攪海咽津,又名赤龍攪海。赤龍者,舌也。其法以舌攪口齒並左右頰,待津液生而胭之。具體操作:用舌攪動口腔,在勻齒的外上、外下、內上、內下依次輕輕攪動各9(或在牙齒外側依順時針、逆時針方向各轉動18),共36次,待口中津液逐漸增多,鼓漱24蔔,然後分三口慢慢咽下。本法在《健仙導引法》中有詳細的記:“閉目膜心坐,握固靜鬼神。印齒三十六,……赤龍攪水渾。漱津三十六,神水滿口勻。一口分三咽,龍行虎自奔。··…以候逆水上,再漱再吞津。如此三女畢,神水九次吞。咽下淚淚響,百脈自調勻。

另一種方法,是在口中含大棗,口含棗核而不吐。或咬少量甘草、人參、桂心等,以助睡液產生。然後邊喝邊胭,其效甚佳。在湖南出土的仙人飲玉泉青銅鏡上,有二句頗有價植的銘文,其中一句便是渴次()玉泉譏()食棗。也即辟谷時用玉泉解渴,用紅棗充饑之意。另據《神仙食氣金妙錄記錄》記載:“若好脯如棗者九枚,食時吃一枚,若二枚至三枚,一晝一夜無過此九枚。意中不念食者,不須吃也。常含棗核受氣,含口中行津液,佳。也強調了服棗在產生睡液時的重要作用。古人之所以強調服食紅棗時要逐粒細嚼的道理,也即在於不斷地分泌睡液而咽之。

綜上所述,在辟穀期間,咽津與服氣具有同樣的重要意義。

我們可以通過攪海、鼓漱、咽津來加強辟穀的效果。當然,由於資訊導引辟穀方法的特殊性,一般人進入辟穀狀態之後,體內臟腑、器官、組織進入了一種新的功能態,並能根據身體的健康狀況而自動調節,所以辟穀期間許多人體會到口水比平時更多,這自然也就不奇怪了。

總而言之,常咽睡液,對身體五肛六腑的調節和神經、體液的調節是相當有好處的。希望大家能重視。

No comments:

Post a Comment